精选句子,经典说说就在传媒心情网

魏征劝谏唐太京时说汇总68句

目录: 说说大全 2023-04-25 08:43 网络整理

魏征劝谏唐太京时说

1、句式严整而灵动。

2、这就让李世民也不能杀掉魏征,这两个智商超群的男人过招,一句话就达到了双赢的境界。

3、辞色严切而恭敬。

4、恰恰这个时候,魏征出现了。作为敌对阵营的人,魏征去见李世民的时候,是相当危险的。不单是可能被当做余孽杀掉,更严重的是,魏征曾经向李建成建议,要他早点把李世民干掉。

5、唐太宗有任何不当之处,魏征都直言劝谏!如同汉代汲谙

6、他先给李世民洗脑,什么叫“忠臣”,什么叫“良臣”。

7、洗过脑以后,魏征就不断进谏,“直谏”就成了魏征生存的武器和邀宠的法宝。

8、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9、是孔颖达和魏征。

10、这还了得?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一见到魏征,李世民就问他。你好大的胆子,竟然妄图破坏我和我大哥的感情。

11、以虚代实。对太宗不足点到为止。

12、魏征和房玄龄以及杜如晦、

13、魏征本人是李建成的重要谋士,他本身就是见证者。所以他的话可信度高,成功洗刷了李世民身上的原罪。

14、对于唐太宗的品德修养,魏征也很重视。他直言不讳的对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第一段以“自然之道”——要树长得高必须固其根,要水流得远必须浚其源,引出“人君之道”——要国家安定则必须积其德。再从反面一一对比,强调德不厚而国治是不可能的。接着小结,当人器之重的人君若无德,则与用违反“自然之道”的手段去追求“木茂”“流长”一样,是荒谬的。

16、让民间人士来洗地也不现实——不了解朝廷的状况嘛。

17、两个人是在小心翼翼地制造出一种假象,目的只是要形成一种双赢。

18、思路严谨而洒脱。

1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铜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贞观之治”。

20、一、二两段都旨在阐述人君“积其德义”的必要性,第三段在前两段讲清了必要性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德义”的内涵——“十思”。“十思”又可分为五个角度,一是从个人欲望角度戒奢侈无度,二是从身居高位的角度戒骄傲自满,三是从游乐放松的角度戒纵欲懈怠,四是从对待谗言的角度戒听信谗言,五是从赏赐处罚的角度戒滥施赏罚。“十思”即十种美德,魏征意在告诫太宗要自律。最后又展示一幅美好的前景:“文武争驰”“垂拱”而治,不必自己劳神费思地去代替百官行使职权了。

21、第二段的思路依两条线而下,善始——殷忧——一体,难终——傲物——陌路,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22、出人意料的是,魏征既没有跪在地上,咣咣咣磕头求饶,向李世民忏悔说自己当初瞎了狗眼,跟错了人;他也没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主动检举揭发别人、戴罪立功。

23、魏征直谏从中读懂的是唐朝初期帝王兼容并蓄的统治方针,以及初唐时期称得上是吏治相对清明的历史时期。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只有当贤臣遇上明君才能直谏,才敢直柬。很好的诠释了所谓的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伺的真正含义。

24、既然谏书是给帝王提批评意见的,是有性命之虞的,这就需要进谏者不仅有勇力,直击要害,而且有言辞的技巧。

25、“良臣”呢,就是让自己获得美名,也辅助君主获得声誉的臣子;“忠臣”呢,就是自己被杀掉,让君主背上杀臣子的恶名,双方都受损。

26、全文思路清晰,层层相因,而写法又曲折有致,摇曳多姿。

27、第二段从历史规律的角度论述,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展开。先概述历史现象:殷忧道著,功成德衰;善始者繁,克终者寡。再分析其中道理:殷忧则竭诚待下,功成则纵情傲物。进而引出不同结果:竭诚待下则吴越这样的仇敌也能结成一家;纵情傲物则骨肉亲人也会形同陌路,到那时,即使施以严刑,百姓也不会心服怀仁,国家就会有覆亡的危险。

28、这话一说出来,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但李世民听了以后却露出了笑容,这并不是李世民被魏征的直率打动了,仅仅是因为啊,魏征说出了他想听的话。

29、后来,魏征充分发挥自己这方面的特长,利用李世民对他建立起来的好感,开始了不断进谏。

30、魏征直谏唐太宗李世民主要讲的是: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辨忠奸。

魏征劝谏唐太京时说

31、文章的中心在劝太宗“积其德义”。

32、魏征的“成功”其实饱含血泪和辛酸,也可以说是成功学的一个标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33、那最好的方式就只能是,让敌对阵营的某个人出来给李世民洗底。

34、魏征之所以能够用这种巧妙的方式保护自己,是因为他曾经学过“纵横术”。什么叫“纵横术”呢,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用什么方法、什么角度说服对方,不存在一种不可更改的主张。

35、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36、他只说了一句话:“如果李建成早点听我的话,现在死的就不是他了。”

37、对魏征这个人,唐太宗李世民是又爱又恨的,接受魏征的直言进谏,有时会稿得自己很是没有面子;不接受魏征的进谏,又可能会影响治国理政之大事。

38、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39、魏征当着大家的面,赤裸裸地说出了当年李建成要干掉李世民的阴谋,这么一来,这事儿就成了李建成先起了杀心,李世民只是被逼无奈,不得不除掉李建成,一下子就把玄武门之变的性质给翻了案。

40、综观全篇,韵律和谐,铿锵成韵,或整或散,灵动洒脱,有一种不容置喙的雄辩力量。

41、这其实就是无原则、没节操。但走投无路的魏征只能利用“纵横术”保护自己。

42、魏征在遇到唐太宗之前,是很不顺利的。他自己先后跟过五个主人。最后一个,就是唐太宗的哥哥,太子李建成。跟了太子总是能有个盼头了吧,结果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魏征倒霉催的,辛苦了几十年,连个稳定的靠山都没找着,每一次押宝都押错地方。

4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44、这个人不能是自己这边的——肯定会越抹越黑的嘛。

45、唐代大臣魏征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谏臣,他总是向皇帝提出各种建议,也不管皇帝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46、对于这样一位能直言进谏的大臣,李世民对魏征是视若珍宝的。后来魏征去世,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此后,魏征进谏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在李世民的身边了,他也失去了一面映照自己的镜子。

47、那个时候有人说您赏赐的太丰厚了,但是您说这是您上位以来第一次有人劝谏,所以应该重重的赏。那个时候陛下您听从各种各样的建议,英名盖世。”

48、魏征是唐朝的忠臣,诤臣,以直言敢说而著名,他是唐太宗身边的大臣,也是丞相,深得太宗的信赖,面对一些棘手的国家大事,太宗很多时候都要问问他的意见!

49、这篇疏奏多用骈偶,或排比,或对偶,或长或短,错落出之。

50、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

51、唐太宗听完之后非常的满意。我觉得唐太宗的做法真的是太感动了!

52、李世民如果不耐烦,想杀了魏征呢,就是让魏征成为了“忠臣”,两个人双输;李世民要是听他的谏言,不杀魏征,那就让魏征成为“良臣”,两个人就双赢。这种君臣和谐的局面维持了很久,直到魏征死。他死了以后,因为他生前举荐过两个人,这两个人被牵连到一宗大案里。还有人指正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那些奏章,他都自己偷偷录个副本,交给史官,就是想要在史册上留个犯颜直谏的美名。这下唐太宗就忍不了了,他命人毁掉了自己给魏征写的碑文,还废止了两家通婚的约定。所以啊,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关系,从根上说,还是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那就是,在一个系统内,最好的生存法则是,首先考虑系统需求,进而保护自身利益。

53、开篇先用几组整齐的对偶,气沉丹田,稳稳道来。第二段论及历史规律时,长短句杂用,尤其最后,连用四个四字短句,“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节奏急迫,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十思”则用整齐的排比,一气呵成,一吐为快,一腔热血,一片衷心。全文末句却又换用散句,语重心长。

5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55、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进谏即向皇帝提意见,古代有谏官,专门向皇上提出建议和见解,甚至是反对皇帝的不当行为,比如有名的“太宗怀鹞”说的就是魏征进谏唐太宗的故事。

56、孔颖达谏太宗其容若虚出自《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代魏徵。

57、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激烈,伤了唐太宗的面子。唐太宗回到后宫,大为恼火,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为此却向唐太宗祝贺道:“今天魏征能直言不讳,正说明遇上了明主,我自当祝贺。”唐太宗不觉转怒为喜,厚待魏征如初。

58、魏征和唐太宗,这俩人一个竭力进谏,一个虚心纳谏,成就了君臣关系上的一段佳话。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唐太宗和魏征之间,只是表面上的深情脉脉,实际上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59、用语委婉。比喻明白,容易让人接受。

60、魏征的回答看似狂傲、直率,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只有这么说才是他的唯一活路。

魏征劝谏唐太京时说

61、作为臣子对国君的劝谏,态度又必须恭敬,这样既显君臣之别,又让国君能愉快地从谏。文中称“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竭力强调人君之重,以示恭敬。文末“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为国君着想,委婉劝说,以示诚意。

62、李世民这边呢,从历史上看,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皇帝。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自己的亲兄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原罪,非常不光彩。因此他就特别希望有一个人能出来帮他洗脱这个罪名。

63、魏征在这篇奏章中直陈人君最怕看到的局面以警醒太宗:如果不能积其德义,哪怕严刑督责威怒恐吓,百姓也不会“怀仁”“心服”,最终只能导致“覆舟”。用“虽……终……”的句式,语气肯定,不容置疑。“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则是严肃地指出问题的重要性。

64、魏征说道:陛下您想想您当初刚刚即位的时候,当时陛下您要治元某人的罪。可是后来有一个大臣孙伏伽向您进言说,按照法律他罪不至死,应该去服役。陛下您那时候就非常的高兴就将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花园赏给了他。

65、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尤其是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

66、第一段以喻开头,以喻收尾,首尾相衔,浑然一体。

67、屈己扬君。

68、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最重要的谋臣之一,丞相,以勇敢直谏著称。而魏征屡次不惜惹怒李世民也进谏,目的是为了大唐天下,为了黎民百姓,是算太宗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使国家强大。

【魏征劝谏唐太京时说汇总68句】相关推荐

魏征名言警句要是魏征的汇总44句

魏征名言名句大全【130句精选】

优选魏征名言名句大全【130句】

魏征说的名言警句【47句精选】

魏征名言环境古语-推荐35句

魏征对唐太宗的十条建议汇总38句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4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