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句子,经典说说就在传媒心情网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优选68句

目录: 说说大全 2023-05-15 10:14 网络整理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1、又因为孟子的仁政思想根本上是一套人治思想,与法治相悖,因而作为法制设计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但也不能说孟子的仁政思想对现时代就毫无意义。

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治国思想就体现在他的仁政学说上,而孟子之仁政学说大抵是建立在孔子的“仁者爱人”基础上。君主要“行不忍人之政”,需有将心比心的素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才能获得民心,继而治理天下可运于掌上。

3、孟子的治国思想体现在其的仁政学说上。至于为何孟子会提出仁政学说,我想与他尊崇孔子有关。因为孔子提出“仁”,而孟子则在孔子“仁”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仁政学说”的治国思想。

4、四、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5、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施仁政”,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张“亲亲”、“长长”,并且把这一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大力鼓吹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将孔子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变成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为了使这一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孟子又将这一制度上升到精神层面,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6、非善非恶、不一不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与宇宙同在,与万物同表,宏大至天地,细微至发梢。你有我有大家有,这个叫做“本心”。但是说得太玄虚了,一般人理解不到,更体悟不了,所以才加上仁义礼智信等诸多界定词,盖四端七情皆是其功用,而又不止于此。

7、孟子的思想是复杂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义的成分居多:《孟子》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关于认识论的见解,包含着许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的。

8、在法治框架内,仁政作为施政方针而存在,还是有可供借鉴之处。

9、大师讲评

10、“仁义”是孟子的道德论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说的“仁义”,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

11、总结:孟子之治国思想为仁政学说,孟子指明君主当行不忍人之政

12、本心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道,天道即是蕴含在本心之中。孟子认为从尽心到知性到知天,是相融无间的。所以孟子认为要做到存本心,就要存其心、养其性,以至于达到天道。

1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14、“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15、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论”是一套唯心主义的说法,不过,孟子以“性善论”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16、其三:茅塞之心,本心跟山路一样,不经常用,也会像道路被茅草塞住了一样,堵住不通了,塞住了心本来的心路,就是失去了本心。

17、关于“仁政学说”,孟子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18、就我个人收集的资料来看,因为按照孟子之“仁政”学说的说法,一个不仁义的君主,最终会失去天下,而且孟子本就主张性本善。也就是说,一个因不仁而亡国的君主,首先不是一个称职的君主;其次,一个因不仁而亡国的君主,也无法保有自己生来与动物之区别的本性之善,会沦为与野兽无异的存在。

19、也就是说,在孟子那里,因不仁而亡国的君主,不仅不是称职的君主,同时还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人”。由此可见,孟子之仁政学说,对君主来说也是相当严格的了。

20、三、政治及经济方面

21、“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尽心》上)

22、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面,否认人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23、仁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思想范畴。《说文》解释仁字:“仁亲也。从人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也不断有所衍变。孔子论仁,则给予了更多的充实和发挥。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种意义上运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学说的理论上还不够完整而严谨。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梁惠王》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24、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亲。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四、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无敌于天下”。第五、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25、一、性善论

26、二、道德论

27、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孟子的地位还没有被统治阶级认可,直到宋代,代表孟子思想的著作《孟子》才和《论语》《大学》和《中庸》一起称为“四书”,成了科举教材的指定教课书。

28、通过将孔子“仁”的思想与孟子之“仁民而爱物“的思想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孟子实则是在孔子之“仁”的思想上做了进一步发挥。

2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30、在《孟子》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告子》下)指出有许多知能必须经历困难,经过挫折、失败,不断取得教训,受到锻炼,然后才能得之。客观世界有其自己的规律,是人所不能违反的。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31、中国人常常将孔子和孟子两人相提并论,即“孔孟之道”。确实,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文化的开山鼻祖,祖师爷,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但是二者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孔子偏向敦厚,谆谆善诱,讲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孟子则偏向愤世嫉俗,提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32、孟子之本心观念孔子的思想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价值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同样强调仁的核心价值。孟子通过对心的阐释,来进一步说明了仁的价值,并且围绕本心来建立了他的学说。孟子说:“仁,人心也。”(《告子上》)指出了仁就是人心所具有的本质,仁即是心的所固有的。而这个固有的仁的人心,就是孟子...

33、一是在当今社会有利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鼓舞人们发挥主体能动性,自觉地接受教化与环境的培育与熏陶,将社会道德作为人的行为的自觉规范,促进人们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34、其二:,陷溺其心,把本心隐藏和淹没起来了,他举例说明了因为道德的不同,在丰收的年份,子弟大多变得善良,反之,就变得强暴。

35、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

36、孟子继承和发展了肯定在进行教育时,必须采取因人而异的多种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对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发展。认为教育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孟子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结晶,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教育仍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37、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

38、另外,人性本善的理论也应该属于孟子;而家喻户晓史见于宋代的《三字经》就用了“人之初,性本善”用做了开篇。

39、针对什么样的君主可以成为仁君,孟子也做过这样的阐述:

40、孟子认为人性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都是发自人的本性。在此哲学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推行仁政,以德王天下。

41、而孔子的“仁”不用把它理解得多复杂,抓住其核心理念就行,我认为其核心理念可以大致理解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所谓的“不忍人之心”。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是因为自己想要避免被伤害,因为不忍心别人受到伤害,于是也不会让别人做,这样的人属“仁”。心中“怀仁”之人总能“将心比心”,于是往往能够“爱人”。

42、《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与法先王的主张,确立了“天人相通”的理论,发展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弘扬了“贵义贱利”的价值观,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孟子》一书语言精辟,文字流畅,如珠走玉盘,气势恢宏,雄辩机巧,极富文采,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堪为佳作。

43、其一:蔽于物,耳朵和眼睛不会思考,容易被外物所蒙蔽,以至于被外物所诱导,就会失去本心。

44、孟子的治国思想:仁政学说

45、孟子一生提出过许多精彩的思想,而其治国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孟子之仁政学说了,而且其仁政学说对后世之影响也是巨大的。后世之君王治理国家,不管治理得好不好,大抵都会说自己施行“仁政”,这一点多多少少有孟子之“仁政学说”的影响。

46、“仁”、“义”是孟子论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经济学说的出发点。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

47、四是传承、弘扬、借鉴孟子思想的优秀部分,增强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8、孟子明确地看到,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进程。他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作为比喻:宁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上)

49、关键知识点

50、从这句话种,我们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仁君当是得天下民心的,而类似桀纣这样的暴君,大抵是因为不仁,而失去了天下的。那么,什么样的君主可以称为仁君呢?

51、除了仁心为核心的思想,还有是非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构成了道德为端点而发展出来的本心。通过本心而体现出来的道德,在孟子看来,是天下普遍的道理,尽其心,即达到了本心,也就是知道人性本质所在。

52、三是有利于培养人民对民族国家的热爱。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大力提倡忠于民族、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每一个国民的崇高职责。

53、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4、孟子的治国主张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55、孟子以“仁政”为根本的出发点,创立了一套以“井田”为模式的理想经济方案。提倡“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等主张。要求封建国家在征收赋税的同时,必须注意生产,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样财政收入才有充足的来源。这种思想,是应该肯定的。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56、那么孟子之仁君也是心中怀仁的,仁义之君会爱护百姓如爱护自己、爱护自己的亲人一般,同时照顾天下万物,亦像爱护自己的百姓一般。这样的君主,往往是深得民心,继而能够得到天下的。所以孟子说,“行不忍人之政”的君主,当属众望所归的仁君。

57、仁政的两项重要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由于孟子对人性的弱点估计不足,轻视法和奖惩措施的作用,过分依赖教化,不能满足君王称霸的急切愿望,因而没被当时的君主采纳。

58、失去本心,在他看来主要是自己主观原因造成的,其原因有三:

59、此外,孟子还非常重视修养。在心性修养方面,孟子从“性善论”这一根本思想出发,认为实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动力,完全仰仗于君子大发“仁心”。这种“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贵在一个“养”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诚之道”为依据,提出了“尽心”、“知性”、“知天”等观点,从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的思想体系。

60、二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借鉴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吸取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精华,不断培养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61、孟子的思想主张,对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结束战乱割据,实现统一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孟子》一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反映了儒家的重要思想,同时在散文写作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成就。孟子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宋时的散文大师,几乎都以孟子的文章为典范。《孟子》一书所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在战国时期四面碰壁,却几乎在后世的每个朝代都占据了相当高的地位。汉文帝时把《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各置博士之官,叫“传记博士”,《孟子》被视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已和《论语》并列。此后,《孟子》又被列入“经书”一类。到南宋孝宗时,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两篇单独提出,与《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

62、孟子着重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张。

63、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即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4、本心指的是以仁心为核心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通过对心的阐释。进一步说明仁的价值,并且围绕本心来建立他的学说。孟子曰:“仁、仁心也。”指出了仁即是仁心所具有的本质,即是心得所固有的,而这个固有的仁的人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本心,孟子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对仁心进行了阐释和分析,所以他的学说也被称为心学,孔子很少谈心和省,而孟子则对二者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开启了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心性之学。

65、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66、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人类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67、孟子认为“行不忍人之政”的君主,当属仁君

68、我是颜小二述哲文,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各位点评。

【对孟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优选68句】相关推荐

表达收获和感恩的句子_自嘲对自嘲者的心理健康

收获经验的句子_面对艰难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

与避暑对应的词语_形容避暑胜地的句子

拜伦春逝中英文对照-通用146句

拜伦春逝中英文对照优选146句

拜伦春逝中英文对照146句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4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