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句子,经典说说就在传媒心情网

礼乐文明

目录: 说说大全 2023-05-08 08:42 网络整理

礼乐文明

1、周公制礼作乐首开中华文化礼仪系统之先河。乐舞动作、曲调和词意,都承当着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表现形式,几千年中华文化,传承着这个礼仪不断发扬光大,使中国成为世界礼仪之邦。

2、以此观之,知圣人之乐,和则已矣。此乃古琴本义概略。乃知琴之为乐非以娱耳目之观,实为传统文化之琴道也。

3、“礼乐文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制度,孔夫子一生奔波,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礼乐制度”的实现。“礼”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等。人的嗜欲好恶,都由礼来节制。

4、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大,一些人在盲目的金钱崇拜与物欲追求中,享受到了西方物质文明带来的极大便利,随而便以为中国文化落后,于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丢”,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传统道德与优秀的传统礼仪,都被西方观念与仪式所代替。

5、礼乐是配套使用的。西周时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都要配以各种不同的乐舞,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等级保持一致。

6、鲁国和尧舜时的文明为背景

7、礼节器乐,礼和乐是辩证统一了,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先有乐,随着礼仪的不断建立与规范,逐渐发展为礼乐并重。

8、“乐”是指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乐”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现在一提到“教化”,人们就会与“政治”、“封建”联系起来,这显然存在着很大偏见。

9、礼乐文明的特点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包括分封制、嫡长子制、宗法制、等级官制、伦理道德规范等。“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作用。

10、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11、中国自古以修理礼乐之教,号称礼乐之邦闻名于世。所谓乐,分属八音丝,竹,瓠,土,革,木,石,金是也。

12、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礼乐文明是指“周公之典”。《尚书》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候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制作的礼乐是处理等级社会上下贵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礼的本质是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种人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肴。这种有差异的秩序叫“礼”,不可僭越。所以孔子曰:“非礼忽视,非礼忽听,非礼忽言,非礼忽动”。但是社会只讲差异,不讲大同,社会就不会和谐。因而周公“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乐讲和同,乐当然是指音乐,但已超越了音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相同的共鸣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礼和乐不可偏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礼乐文明是国家和谐的基础。春秋鲁人孔丘发扬了儒行。其所谓儒,其有不灰心丧志,不得意忘形,有上尊下慈的美德。无怪乎孔子对礼乐崩溃时,发出如此的感叹:“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一生所致力追求的理想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孔子招受学生开经讲学,整理《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死后,他的学生把的他言行整理成《论语》。上述著作构成儒家博大精深的政治伦理体系。孔子主张“仁爱”,“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己所不欲,忽施于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节用爱人,伺使民于时",是对执政的要求。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基础,礼是贵浅有序,乐是对礼的调度。礼乐不僭越,就会形成和谐社会。所以,一个有文化的人要以“格物·致远·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最高理想。

13、周朝.周公所确立.

14、丝乃八音之一。众乐之首,史有记录,昔者圣王制琴,削木以法天地,按五行之德,制丝以定五音:宫,商,角,徽,羽,是之谓丝桐,琴自此始。

15、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它们的本义,不过是以礼为教、以乐为教。

16、是鲁国和尧舜时的礼乐文明为背景

17、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18、所谓“教化”,就是教育感化,使人在教育中,将仁义礼智信等社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心灵,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在几次会议上都特别提到“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建立和谐社会”,这个问题显然是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状态提出的。

19、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我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秩序和仪则;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气魄何等宏大!所以,“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20、虽然现代工商业科技文明过分重视物质利益,使得传统的“礼乐文化”受到商业世俗文化的冲击,已失去古典纯朴的本质精神。但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在今天还是能起到提升人类道德,使人们达到自我完善的作用。

21、礼乐,形式内容包括礼仪、音乐。中国的文化,非常重视礼乐。礼就是指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创造了人类的辉煌。

22、指的是周公制定的礼乐文明。

23、清代学者淩廷堪说过:“上古圣王所以治民者,后世圣贤之所以教民者,一“礼”字而已”。意思是说,上古圣王治理民众的方针,以及后世圣贤教育民众的方法,都可以最终归纳为“礼”这一个字。圣王治世的目标,是建立大同世界,这是见诸于<礼记>的。圣贤教民,是要让百姓懂得礼/遵守礼.淩氏的见解,非常的精到.

24、“乐”是指音乐。“礼”负责规范人的行为,“乐”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

25、儒家文化背景是孔子推崇复周礼,是周朝的礼乐文明,由于孔子在鲁国,所以鲁国受周记礼仪影响较深

26、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7、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28、声音之道莫高于琴。琴为音乐中之至雅者也。故丝桐之制最古,实天地之灵器,太古之神物,乃圣人治世之音,学者养修之物也。孔子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以修礼乐之教,以立中华文化传统。嵇叔夜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蔡邕曰,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琴具天地元音,养中和德行,故曰琴者禁也。琴声易简,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丝桐之义尽是矣。

29、太古时代,人与禽兽为伍,《礼记"曲礼》说,为了让人们懂得“自别于禽兽”,有圣人起来,“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为礼以教人”,就是制定了礼来教人.礼使人自觉地区别于禽兽/走向了文明。而圣人的历史功绩正是在于“为礼”和“教人”。于那么,礼又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找出关于礼的解释的源头,这就需要从孔子及其弟子的相关论述中去寻求答案。

30、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因为懂得礼。礼与法有点相似,但又不同,法是强硬的、缺少人情味的,而礼则是有温情的,是与道德、教养相联系的。在法的面前,人考虑的是敢不敢那样做;在礼的面前,人考虑的是应该不应该那样做。

礼乐文明

31、儒家文化来源于中国。

32、《吕氏春秋》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汉道家的代表作之一。吕不韦是秦国一代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吕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嬴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秦国丞相。

【礼乐文明】相关推荐

文明礼仪儿童画【优选72句】

文明礼仪儿童画-摘抄57句

文明礼貌篇 手抄报【57句精选】

精选文明礼仪儿童画【57句】

文明礼仪儿童画-集锦57句

文明礼仪儿童画【57句文案】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4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