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句子,经典说说就在传媒心情网

孔子人生格言的启示75句

目录: 微信签名 2023-12-11 19:29 网络整理

1、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2、第十则:“学习态度”

3、三人行必有我师,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看一看别人有的缺点自己有没有。

4、这句话所体现的哲理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定有比我们更加突出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缺点的时候要躲避,看到别人优点的时候要学习,这样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无论是什么人他们身上肯定有一些值得别人学习的闪光点。

5、美国一所大学作过一个实验。暑假之后一个月,大学紧急召回各班第一名的同学,以暑假前的期末考试同样的题目,让这些学生再考一次,结果没有一人及格。这正是“学而不思”的后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即:学习而不思考,则将毫无领悟;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

6、首先打定什么主意,全靠自己。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统帅可能被劫走,就像金庸《天龙八部》里的萧峰,凭着高超武功,可以在千军万马之中,把敌方统帅劫走。但是,一个平凡人的心意却不能被改变。“志”是心意,代表心中对某件事的固定看法。孔子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强调平凡人的顽固,而在肯定:即使是个平凡人,只要打定主意,就没有人可以改变他。换言之,人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为这个想法负责。

7、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8、于是,孔子本人的快乐充分展示出来。他认真做好分内之事。他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尽好身为老师的职责。他又说:“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这是在生活及工作上恪守本分。这两句“何有于我哉?”的真正含意是:只要做好这些事,我还在乎什么呢?是否得君行道,有无富贵荣华,完全不在考虑之列。基于这样的觉悟,孔子才会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第一则:“为人处世”

10、最后,孔子心目中的“好学”有何表现?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儒家所期许的是:读书人(士)要成为君子,而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道”是成己成人的理想,我们在学习时,可别忘了这个初衷。

11、第四则:“学习方法”

12、在《论语·微子》中,孔子曾与当时的隐者有过思想上的交会,孔子表明自己不会与鸟兽同群,而一定坚持在人间奋斗;至于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则早在预料之中。这正是一位守城门者口中的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明知理想无法实现,却依然勇往直前,因为那是出于内心的“真诚”愿力,也是孔子所觉悟的“天命”所在。我们在此学到的心得是:一,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与社会,人都需要修养,努力减少“自我中心”的执着;二,修养必须兼顾言与行,以“文质彬彬”的君子为目标;三,修养所造就的德行必然引发人我之间的适当关系,因而使心境洋溢于快乐的氛围中。(据人民论坛傅佩荣《国学与人生》)

13、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4、三,修养是快乐的保证与保障。如果询问孔子的学生之中,谁最快乐?那么,答案很清楚,是德行最佳的颜渊。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渊生活穷困之至,别人都受不了那种生活带来的忧愁,但颜渊却不曾改变他原有的快乐。

15、第七则:“学习态度”

16、第八则:“怎样做人”

17、换言之,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他明白表示“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经由一生的修养,才可超凡入圣。子贡推崇孔子,说:“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天空不可能靠楼梯爬上去,但孔子的表率却是:只要用心修养,人人都有希望。

18、孔子不能决也,我从中的到的启示如下:

19、第五则:“学习方法”

20、如果不谈修养,只靠本能过日子,人生会幸福吗?孔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人的本能包含各种欲望与冲动,可以合称为“血气”。血气对人造成的困扰与烦恼很多,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由此可见,人在少年、壮年与老年三个阶段,分别会陷于“好色、好斗、贪得无厌”的困境。要想化解这些麻烦,只有靠修养了。修养有什么秘诀?要如何着手进行?最后又如何联上快乐?以下分别探讨。

21、"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2、第四,走上人生正途,要化被动为主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一章须分两段来念,前段为原则,后段为具体作为。先论原则。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中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意即“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也就是“化被动为主动”。至于“非礼勿视”四语,是就具体作为而言,要由“消极方面”不做“非礼”之事入手,再化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

23、英国哲学家怀德海(A.N.Whitehead)谈到教育时说:“直到课本遗失、笔记焚毁,为准备考试而记忆于心的细目全都忘了,此时你所学的对你才真正有用。”深思正是个中关键,人又怎能学而不思呢?

24、其次,要前进要停止,在于自己。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即:譬如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就成功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即使才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做,那也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在这一生中,我们做任何事不都是如此吗?与其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如自己勇敢承担。

25、孔子所谓的学,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传统的知(五经)与能(六艺),以及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习乐于师襄”,以礼乐专家而知名,并且在五十一岁从政之前,长期以为人治丧为业。《史记·孔子世家》描写他向师襄学习《文王操》时,经过“习其曲”(学会演奏其基本旋律)、“习其数”(学会高超的演奏技巧)、“习其志”(体会作曲者的心意),最后“得其为人”(仿佛见到曲中所描绘的人物)。他的专注好学,使“师襄子辟席再拜”,对他这个学生佩服之至。孔子后来自己成为老师,他的心得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唯其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精益求精。

26、一个人常常忧虑这些毛病,自然可以避开它们。正如《老子》第七十一章所说的:“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即: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做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论语·述而》有一章记载,陈司败指出孔子的过错,孔子听了之后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即,我真幸运,只要有什么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孔子专心学习《易经》,期许自己“可以无大过矣”。

27、从后世的评价来看,郯子的贤能不及孔子,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郯子对“礼”的见解和对“孝”的践行,给孔子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启发。《论语》中有很多关于“礼”和“孝”的论述,先贤的言行为孔子创立自己的学说提供了珍贵的参照。

28、最后也最重要的,是“力行”,要付诸行动。孔子好学而德行卓越,合乎“古之学者为己”的要求。他从十五岁“志于学”开始,一生进境展示在众人之前:“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已是德行极致,代表好学与力行的完美结合。

29、这句话的感悟。

30、孔子“问官”之后,不久就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创制了古代官制,但由于现在天子身边的人才流失和制度的破坏,有关古代官制的学问都保存在四方的蛮夷小国了。这话很对。”《论语》中还有一段记载,孔子曾经认为东夷不同于南、北、西“三方”,有“仁贵之化”,注重礼仪。所以,他要带弟子子路到东夷居住。

31、二,在进行德行修养时,要言行并重,双管齐下。以言语来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主动谈起有关利益、命运与行仁的问题。何以如此?因为一谈利益,可能使人见利忘义,或者“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谈命运,可能使人消极无奈,甚至忽略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一谈行仁,则须因材施教,就学生的特殊处境来指点人生正途,而不能泛泛说些抽象的道理。

32、儒家的快乐不离人间,总是与人共融共享,而不是个人可以独自品味的。孔子说过“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就是: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乐,以述说别人的优点为乐,以结交许多良友为乐。所谓“节礼乐”也代表人际相处的合宜方式。这三乐皆落实于人间,见证了儒家的入世情怀。曾子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他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谈文论艺来与朋友相聚,再以这样的朋友来帮助自己走上人生正途。

33、《论语十二章》让我收获很多,获得很多启示,不管在学习,还是品德修身,做人处事方面,让我受益匪浅。主要讲了孔子及其弟子谦虚好学的精神;教我们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并要时常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教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大家认真读的好作品。

34、孔子除了娴熟古代知能,也敞开心胸向四周的人学习,所学的是行善避恶。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又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生想要从政,他的鼓励是“多闻、多见”,再认真对照及改进自己的言行。子贡长期追随孔子,体认了孔子“无常师”,没有固定的老师,可以向各种人、在各种情况之下学习,以致其成就有如光照天地的日月,让人景仰不已。

35、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了。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36、鲁昭公十七年,郯子第二次朝鲁时,昭公盛宴款待。席间,鲁大夫叔孙昭子问起远古帝王少昊氏以鸟名官之事郯子回答的非常详细,孔子当时二十七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郯子这番话之后,就前去拜见郯子求教。见于郯子而学之。

37、一,修养的秘诀是念兹在兹,随时提醒自己。孔子怎么做呢?他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即,孔子所忧虑的是:德行不好好修养,学问不好好讲习,听到该做的事却不能跟着去做,自己有缺失却不能立刻改正。

38、再看“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与人讨论有关反常的、勇力的、悖乱的、神异的事情。何以如此?因为反常的事使人迷惑,勇力的事使人忘德,悖乱的事使人不安,神异的事使人妄想。不讨论这些事,并不表示这些事不存在。正如今天对“新闻”的定义是: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怪、力、乱、神”的新闻说多了听多了,难免人心惶惶,浪费大好光阴。

3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千古名言,流传至今,仍然妇孺皆知。孔子认为,三人同行,一定有老师在其中,人家的优点,肯定是值得自己学习的老师,人家有缺点的地方是值得引以为戒的镜子。

40、郯子逝世后,后人建起了郯子墓、郯子庙、问官祠等,历代重修,供人凭吊。郯子墓位于郯子花园北侧,即郯城县归昌乡郯庙村北约1公里,高峰头镇西曹村西南200米处,又名郯子林。墓地具有一定规模,后又经捐树再造,历经沧桑。1976年,该墓封土被挖平,下挖两米多深,发现铁汁浇灌的棺椁,无法打开,仅在靠近棺椁处挖出青砖、铜镜、石人等物。现仅存一块向北倾斜的石碑,立于清乾隆年间。

41、提醒人们时刻学习别人长处,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发现别人缺点,要检查对照自己,是否犯有同样的毛病,如果是,就要及时改正。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做人的准则。

42、第六则:“学习方法”

43、孔子从郯子那里学到是上古时期诸候国的礼乐和郯子实践孝道的做法,这些内容在孔子一生的教学都有体现。从历史的角度看郯子是不及孔子的,孔子向他学习是不耻下问。同时也是孔子见贤思齐焉的具体现。只此两点足见孔子的伟大。

44、打定什么主意,全靠自己;要前进要停止,在于自己;走上人生正途,全在自己一念之间;走上人生正途,要化被动为主动。

45、试问:世间有什么东西是靠“我欲”就可以成功的?譬如,孔子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但是世间有几人真正得到富贵?人之所欲还有:健康、亲情、友谊、学问、事业、幸福,等等。但这种种欲望能够仅仅因为“我欲”就实现吗?显然不可能。孔子认为只有“仁”是“我欲”就可以达成,并且人人如此。由此可见,“仁”必定是“由内而发的”,亦即由于真诚而使自己走上人生正途,并立即找到主动行善的机会。

46、第三,走上人生正途,全在自己一念之间。孔子以自己作为示范,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行仁离我很远吗?只要我愿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在此,“仁”字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指“行仁”而言,亦即走上人生正途,或具体去行善。这句话的契机在于“我欲仁”三字。“欲”代表内心的意愿,以及由此而生主动的力量。

47、二、好学、深思、力行

48、第二则:“为人处世”

49、其次,好学还须配合“深思”。我们所学的一切都是别人提供的材料,即使全部记下来也未必用得上。因此,主观上进行反省是不可或缺的一步。一般大学生没有深思的习惯,往往考完试就忘了自己的所学。

50、取道东夷——圣人无常师

51、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松柏比喻了那些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人。告诉我们危难之际,才能见真英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52、一、自我的觉醒

53、第九则:“学习态度”

54、所以也是老师。

55、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56、正是郯子这场有关官礼制度的解说,引来了勤学好问的孔子。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58、“自我的觉醒”是一个大工程,在古代只有天子与少数圣贤能有这种体悟。到了孔子,他洞察人性内在即有行善的动力,这一点不因族群、阶级、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人的尊严由此确立。以此为基础,孔子才会进而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彰显人人平等的智慧,启发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要“成为君子”。在成为君子的过程中,自然会“立人达人”,促成社会的仁义之风。如此可以成就个人生命的最高价值,也得到人生莫大的幸福。

59、孔子对于“思而不学”,也曾有过体验。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把学习与思考对立来看,可知“思”是指:就身边见闻所得,认真思索。譬如,从新闻得知每天发生在各地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未必呈现,并且纷乱无比。我们就算用心去想,也很难有什么启发。英国诗人艾略特(T.S.Eliot)在《岩石》一诗写道:“我们在知识中失落的智能,到哪里去了?我们在信息中失落的知识,到哪里去了?”信息是每天发生的事情,多想无益,还不如像孔子一样,翻开书本学习吧!这时的学习才特别值得深思,使书中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得。

60、孔子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学识渊博的思想家教育家,但面对两小儿辩日时,听完两个小孩根据他们各自的理由来说明太阳什么时候离地球远什么时候离地球近时,孔子也判决到底时谁对谁错。孔子这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智者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不要因为自己时学者就一定要假装自己知道。再者知识跟海洋一样是无边无际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永无止境的学习,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我们自己收获更多的知识。

61、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2、孔子周游列国时,也曾到郯国。后人为纪念孔子来郯,称其所登山峰为孔望山,峰顶石楼为望海楼,还有纪念孔子问郯子的问官台。明代海州刺史张峰在考证孔望山的由来时写道:“孔子问官于郯子,曾经登山望海,世传其崇山峻岭为孔望山。”

63、鲁昭公十七年,当时孔子年方27岁,在鲁国做个小官。他听说了郯子这番话之后,认为周王朝和鲁国的官僚机构臃肿而渎职。《左氏春秋传·昭公十七年》载:“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他来到郯国,向郯子请教“少皞之国”的官制建置等方面的学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于郯”。

64、人有理性,可以藉由学习与思考,增广见闻、懂得道理,再引发具体的行为,使人生无怨无悔。

65、其次,就行为来说,我们看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亦即,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坚持己见,不顽固拘泥,不自我膨胀。这四点都是为了化解“自我中心”的执着。没有执着,并不代表没有立场。孔子以慎重态度对待三件事,就是:斋戒、战争、疾病。这三者的优先级显示了某种价值观。疾病排在第三,因为那是“个人”的身体健康所应注意的;战争列名第二,因为那是“国家”的安危存亡所须警惕的;斋戒位居第一,则表示宗教上的祭祀是人与祖先的纽带,有报本反始的意义,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足以彰显国人的善良情操。由此亦可知,孔子的修养所关注的不仅是个人与国家,还推及包含祖先与子孙在内的人类世界。于此可以再问,这么杰出的修养能带给人快乐吗?

66、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这句即出于此。至今保存在曲阜孔庙内的《圣述图》内,有一幅插图名为《学于郯子》,讲的也是这个故事。“问官”这个与郯国有关的历史典故,至今仍是研究古代官制形成和远古民族演变的重要资料。

67、第三则:“学习方法”

68、修养的秘诀是念兹在兹,随时提醒自己;在进行德行修养时,要言行并重,双管齐下;修养是快乐的保证与保障。

69、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70、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启示和感悟

71、穷困与快乐之间,没有任何合理的联系,除非一个人懂得了“道”,亦即孔子所说的“贫而乐道”。孔子的“道”是指人类共同的正路,简单说来,即是“修己安人”,修养自己,从而安顿四周的人。这样的“道”,平凡人可以努力去追求;若想充分实现,则连尧舜也未必办得到。人生最怕没有目标或选错目标。儒家的目标既正当又明确,在追求及实现的过程中就会带给人无比的快乐。

72、如果探讨孔子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则首先值得注意的即是“自我的觉醒”。人要真诚,首先需“自我的觉醒”。如何做到这一步?以下稍加说明。

73、三、修养与快乐

74、孔子教导弟子,总是兼顾言与行,并且行先于言。他的杰出弟子列为四科,依序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子贡是言语科高材生,他请教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先去实践自己要说的话,做到以后再说出来。

75、首先要谈的是“好学”。孔子本人就是“好学”的典型,他宣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意即:就是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做事尽责又讲求信用的人,只是不像我这么爱好学习而已。

【孔子人生格言的启示75句】相关推荐

人生格言励志语录长句

格言警句征集汇总优选95句

电力安全格言大全20句

格言警句的句子怎么写优选好句247句

幼教老师教育格言精选好句197句

文明格言小学生三年级优选好句49句

上一篇:人生格言励志语录长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4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