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句子,经典说说就在传媒心情网

古代法律格言及解释优选222句

目录: 微信签名 2024-01-18 19:39 网络整理

1、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2、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3、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4、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5、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6、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7、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8、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9、平而后清,清而后明。——《盘水铭》司马光(宋)

10、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11、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12、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13、当公法则不阿亲戚。——武则天(武周)

14、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5、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

1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17、)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18、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19、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20、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1、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22、)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23、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24、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25、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强制,一部分靠榜样的效力。——格老秀斯(荷)

26、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27、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28、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29、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30、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3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32、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3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34、)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5、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英国作家哥尔德斯密斯

36、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37、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38、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39、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40、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歌德(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41、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42、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43、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国法谚

44、)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唐)《砥石赋》

45、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46、关于法律的古文名言

47、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4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30、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西塞罗

49、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5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51、)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52、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53、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修权》

54、法不殉情。——《三国演义》

55、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5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57、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58、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59、法令至行,公正无私。——《战国策·秦策》

60、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61、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62、)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63、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64、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65、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66、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67、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英国作家达雷尔

6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69、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70、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71、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72、)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73、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74、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75、)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桓宽(汉)《盐铁论·疾贪》

76、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77、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78、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列宁

79、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80、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81、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82、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83、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84、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8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86、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87、)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88、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8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90、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91、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92、)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93、庄子名言名句  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好多鱼被困在陆地上,相互用嘴吐气,用吐沫相互沾湿,这就莫如在江湖中生活自由自在,相互忘掉。)  2、仁义之端,是非之途。  3、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4、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能够尽行的。)  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6、“彷徨乎尘垢(世俗)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像庄子这样的知识分子与生产劳动脱离,所研究的东西也太清虚消极,其个人的成就虽伟大,但对民族却是杯具。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8、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9、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10、寡不道以欢成有德者能之。  11、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12、朝受命而夕饮冰。《人间世》(更多庄子名言尽在“习古堂国学网”)  1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濠水小桥)之上,庄子曰:鲦鱼出入从容,鱼之乐也。惠子曰:子(您)非(不是)鱼,安知(怎样知道)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是直觉(神遇)主义者,惠子是名家的逻辑主义者,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一样。  15、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17、“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叫做坐忘)——一个“忘”字,是中国人处理人生危难的绝招。  18、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19、“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危害身体,捐弃生命)以殉物(牺牲于外物),岂不悲哉”——–庄周主张“物物而不物于物”(驾驭外物而不被外物驾驭),其思想超越了时代。西方只在近代才有类似的思想。  2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2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22、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23、存己而后存人。  24、生有涯而知无涯。  2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庄子此语的意思是,不以长寿为乐,不以早夭为悲,不以通达为荣,不以穷困为耻。随遇而安,知天乐命,使国人丧失了进取心。  2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7、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28、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29、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30、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3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32、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3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34、“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35、偃鼠饮河,但是满腹。  36、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37、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38、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39、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能够全生,能够养亲,能够尽年。《养生主》  40、鲁酒薄而邯郸围。  4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西方人相信天堂,印度人相信循环再生,中国人只相信现世,所以,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  42、见笑于大方之家。  43、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  44、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45、“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讳迹韬光,深谋大略,不惹人注目,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  4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47、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列御寇》  48、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49、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5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51、“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治世的最高境界是,不崇尚贤才,不重用能人。君上如树枝无心于上,百姓如野鹿无拘无束)——蒙昧时代是庄子的理想社会,他为什么不致力于构筑新的自由社会?中国人缺少创造性吗?  5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5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5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55、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5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5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58、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5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6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61、缘督以为经,能够保身。  62、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63、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64、螳螂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6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6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6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6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69、“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潦倒而趋时混俗)——如此高洁之士,只能钦佩,不能学习。  7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72、“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亲人)死不哭”——放达乐观,所以,藐视死亡。不一样于西方人营造死后世界——天堂与地狱,中国人对待死是纯世俗的,只但是圣人能超越恐惧。  73、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  7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5、《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76、“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抛弃仁圣知识,才不会出现窃国大盗;毁掉珍珠宝玉,才不会发生小偷小摸的事;烧掉契约,砸烂玉玺,人民自然朴素无欲;打破容器,折断秤杆,人民自然不争)——反知识,反礼貌,反竞争,这是中国文化的滥觞。  77、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78、“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与禽兽共同生存,与万物共同生长。不分君子小人,大家都无知;真实人性得以守住,大家都无欲,这叫做返璞归真。返璞归真,那么人民得以存养天性)——返璞归真,应当是人格上心理上的,不应当是置身于蛮荒。  7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列御寇》  8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81、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8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8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84、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85、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86、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87、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88、“多男子(男孩)则多惧(担心),富则多事,寿(长寿)则多辱”——庄子倒是想得开,他从反面看待人们的世俗行为,阿Q乎?庄子是阿Q的精神导师。  89、“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庄子反对为名利而操劳奔波,但是老百姓为了糊口不疲于奔命行吗?  90、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9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92、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93、“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这是想象中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不一样于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社会的自由,政治的自由,现实的自由。  94、“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庄周是中国极少的有个性的人,但他的个性不敢声张。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5、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  96、安时处顺,哀乐不入,谓之县解。  97、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人间世》  98、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田子方》  9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00、刀刃若新发于硎。  101、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样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决定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102、“圣人法天贵真(以自然为法则,重视本真天性),不拘于俗(不拘滞于世俗)”——在古代,透过科举,即使劳动人民的子弟一旦中举,进入官场,就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些人于是一心想成为“圣人”,返朴贵真,超凡脱俗,再也不愿参加被认为是卑贱的劳动了。  103、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104、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徐无鬼》  10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0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0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0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产生不了探索大自然的观念,产生不了近代科学。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09、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11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111、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1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113、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1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115、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116、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17、“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中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118、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1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20、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121、化腐朽为神奇。  12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23、以管窥天,以锥刺地。  124、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125、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26、君子之交淡如水。  12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128、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  129、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130、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31、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  132、临大难而不惧。  13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34、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庚桑楚》  13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3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3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能够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此刻这个时代,仅仅能够避开刑戮。幸福但是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能够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13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39、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140、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4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14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中国人的名利思想极重,所以,有人站出来反对名利。  143、“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也”——中国的思想是留恋世俗,在世俗中隐逸,印度的思想是彻底超越世俗,遁入宗教。  144、“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中国人没有多少是非观念真理意识,诸子百家都是教导人们混淆是非,不辨善恶,或以恶为善(如儒家以束缚人之恶德为善德,法家以暴力诡计为善行)。  145、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46、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47、“凡人心险于山川”——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即有此语,怪不得中国人只有心思探索人,没有心思探索自然山川了。  148、“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中国人是乐观主义者非神决定论者(不是无神论者)。有人说,没有杯具意识的民族是浅薄的。  149、“原(探究)天地之美,达(弄清)万物之理”——事实上,中国人只对“原天地之美”感兴趣,对人世间之外的理没有兴趣。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50、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51、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52、鉴明则尘垢不止。  153、井蛙不能够語於海,夏蟲不能够語於冰。《秋水》  154、“独(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傲视鄙倪)于万物”——中国人于宇宙大自然只有精神交流的关系,没有征服探索的欲望。  155、“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一幅小农经济的画图。  156、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5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  158、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159、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6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61、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162、“鹪鹩巢于深林,但是一枝;鼹鼠饮河,但是满腹”(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但是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但是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知足,是儒家道家共同的思想,也是农业社会的反映。  163、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164、人之貌有与也。  165、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66、逐万物而不还。  16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68、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169、官知止而神欲行。  17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171、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72、“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庄子有对社会的深沉的忧患,可惜,他忧患的结果不是抗争,而是逃避。  17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174、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75、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7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177、不知其所以然。  17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更多庄子名言尽在“习古堂国学网”)  17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18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18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  182、“傍(依傍)日月,挟(怀藏)宇宙,游乎尘垢(世俗)之外”——归隐江湖思想使得中国人往往缺乏“我有入世的胆量,下界的苦乐我要一概担当”的勇气。  183、“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闲淡泊总是与劳动人民的现实格格不入。  184、无迁令无劝成。  185、若白驹之过隙。  186、“窃(盗窃)钩(钩环)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中国人没有真理意识,只有效忠于皇帝的“正气”意识,以及权力意识,权力可垄断真理。  18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  188、忘其肝胆,遗其耳目。  189、“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书是人类礼貌的精华,但是庄子否定书籍的作用,认为它不能记载无言传心直觉悟性的真理。庄周可谓有得有失。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0、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91、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19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93、游于羿之彀中。  194、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195、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19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197、“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乱世而饕富贵,这种只顾眼前享受,不顾将来死活的短期行为在中国人中是最普遍的。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198、“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中国人都给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很少有像庄子这样的独立特行的人。  199、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20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94、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宋·苏辙

95、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96、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97、)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98、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99、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100、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10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102、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没有发言权的。——西塞罗

103、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时。——威·皮物特

104、惩罚是对正义的伸张。--英国奥古斯丁

105、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06、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07、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108、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曹操

109、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110、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111、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12、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113、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

114、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115、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116、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117、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18、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119、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20、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121、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122、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123、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124、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125、1、自然界中没有奖赏和惩罚,只有因果报应。--英国作家瓦谢尔

126、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27、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28、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弗洛里奥

129、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130、)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宋)《策别安万民六》

131、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32、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王符《潜夫论·断讼》

13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34、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135、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136、疏法胜于密心,宽令胜于严主。——吕坤(明)《呻吟语·治道》

137、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13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39、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140、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毕达哥拉斯

141、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142、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勒

143、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144、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145、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146、)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147、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148、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杰弗逊

149、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150、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151、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152、)五权宪法。——孙中山

153、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154、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155、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156、)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57、)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58、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59、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160、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161、持心如衡,以理为平。——《郁离子》刘伯温(明)

162、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163、人平不语,水平不流—《颂古二十七首其一》释云贲(宋)

164、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马总《意林·淮南子》

165、)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三国·蜀)《便宜十六策·赏罚》

166、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67、五权宪法。——孙中山

168、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169、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70、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71、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172、彼窃国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

173、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174、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175、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176、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177、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178、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清)申居郧。

179、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180、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卡尔。马克思

181、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182、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183、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84、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85、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186、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187、臣闻圣主为政,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西汉《东方朔传》

188、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韩诗外传·卷七》韩婴(汉)

189、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190、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191、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192、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193、释义:正直的人沿着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讲话,公正无私,不因为安逸富贵而放纵意志,也不因为危难而改品言行。

194、法者,定分止争也。——管子

19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96、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197、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198、释义: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杆称,这杆秤就是衡量、辨别善恶的标准;为人处世要依据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才可以行得通。

199、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恶果,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200、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201、)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202、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美)富兰克林。

203、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204、释义:人心平气和就不必诉说,犹如水平了就不流动。

205、事断于法。——邓析

206、)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207、释义:水在平静不动后才见清澈,清澈以后才见光明。

208、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209、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210、)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11、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21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13、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214、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215、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216、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217、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克

218、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219、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22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薛宣

221、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222、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古代法律格言及解释优选222句】相关推荐

护理质量管理格言名言大全优选好句51句

一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格言是什么优选158句

夫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视频精选好句55句

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精选好句151句

商人励志格言古语精选好句41句

销售人生格言大全8个字42句

上一篇:护理质量管理格言名言大全优选好句51句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287号-4

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